你的手机在偷拍和偷听你?
导读
国内用户好像并没有更愿意用隐私换方便。
刺猬公社 | 铁林
vivo NEX 火了,但不是因为它广告词中反复宣传的“全球首款真正全面屏手机”。
此前,有vivo NEX手机用户在使用时发现,用手机QQ浏览器打开某些网页时,手机摄像头会出现一个“升降”动作。
几天后,又有用户发现,同一款手机在使用百度输入法时,会出现“百度输入法正在录音”的提示。
vivo NEX的地位一下就被拔高了,网友戏称其为“流氓软件鉴定器”。
当然,两款软件都迅速辟谣。
QQ浏览器承认了确实存在调起摄像头动作,但这一动作并不会开启摄像头,更不会拍摄或记录,理由是用户在用手机QQ浏览器打开某些网页过程中“需要获取摄像头的参数”情况下,vivo NEX手机的摄像头并没有完全弹出,而摄像头也没有做任何拍摄或采集行为,手机QQ浏览器并不会采集用户任何隐私。该网页只调用了mediaDevices.enumerateDevices接口,并没有其他任何操作。
百度输入法方面的回应是:初步判断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为,在场景化语音以及语音面板使用场景中,输入法做了语音麦克风预热的优化,目的是为了加快语音启动速度,解决之前用户反馈的语音识别丢字问题。“这个优化策略会在场景化语音条以及语音面板展示的时候起效,这个优化会使vivo系统认为我们已经开始录音,但其实百度输入法并未进行录。”
嗯,缺乏专业知识的吃瓜群众还是看得一头雾水,比如刺猬君本君,多半还是会反问一句:那摄像头伸出来做什么,你说没有就没有吗?
对此,刺猬君专门请教了某大型内容平台程序员Max,他在看了双方的回应后,并没有完全信服。
“百度的这个说法我不太认同,他们所谓预热也是获取了权限,启动了录音功能,至于他们有没有把预热阶段的录音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就不得而知了,但是肯定是可以做到的。”
Max告诉刺猬公社(ID:ciweigongshe),“QQ的说法也很牵强,既然启动了摄像头,那就能拍照,不过很快就缩回去了,解释为检查摄像头是否可用也能理解。”
Max认为:“国外的软件市场有限制,法律也更健全,违法的成本很高啊,所以一般不这么做,国内安卓系统确实比较混乱,这种事就看各家道德底线在哪了。”
和国内相比,国外的监管措施确实走在前面。
比如欧盟最新出台的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,已与今年5月25日生效。
媒体报道称,GDPR主要关注的是同意条件得到加强。因此,公司将无法使用模糊或混淆的陈述来让用户同意向他们提供数据。
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,需要接受高额惩罚,全球年营业额的4%或2000万欧元(2460万美元),以较高者为准。
有消息认为,腾讯QQ宣布5月20日停止为欧洲用户提供服务,可能就是因为这一条例的到来。
国内的规定还没有那么完善。
今年初,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《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》,报告认为,“核心隐私权限”包括获取位置信息、读取手机号、读取短信记录、通话记录等;“重要隐私权限”包括打开摄像头、使用话筒录音、发送短信、发送彩信、拨打电话等;“普通隐私权限”则包括打开WiFi开关、打开蓝牙开关、获取设备信息等、打开数据网络等。
2017年下半年,852个Android手机APP中有98.5%都要获取用户隐私权限,这比去年一季度增长了2%。其中,网络游戏与常用工具是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占比最高的两类应用,分别达到获取隐私权限总数的24.4%和18.8%。
出于产品需要采集是一方面,超出产品需要采集或者采集信息以后的用途才是最关键的。
手机重度用户、90后汽车行业从业者小洪向刺猬公社(ID:ciweigongshe)表达了她的看法,“其实本身就不觉得自己的信息有多安全,只是如果经历或者清晰地知道,自己的信息正在被采集,还是会害怕。”
英剧《黑镜》第三季《闭嘴跳舞》(Shut Up and Dance)很直白地传递了个人隐私被泄漏的恐惧,电脑摄像头在黑客操纵下泄漏了每个人“不足为外人道”的个人隐私,被泄漏者受到幕后玩家的操控,卷入各种事非。
这种恐惧当然是被放大的。但刺猬君身边的朋友在看过那集以后,不少都选择用特殊的胶带封住了笔记本电脑上的自带摄像头,当然也包括刺猬君本君,虽然隐私泄漏的途径很多,但还是尽可能把已知的途径封杀掉。
现实世界中,隐私被泄漏其实是比较虚的一个事情,泄漏的隐私在没有被利用的情况下,很难让用户产生具体的担忧。艺术作品则可以集中展现,隐私泄漏带来的问题,并且让人触碰到其中的恐惧。
这些年,国内对用户隐私也越来越重视。比如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《国家网络安全法》,旨在监管网络安全、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,以及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/安全。
但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小强还是表示,“难,不好确定诉求,获得用户的隐私如果不用来从事其他不正当行为,法律也不禁止。”
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,保护个人隐私的诉求一定会增多。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Facebook,在经历用户信息泄漏事件后,对于用户信息的共享等行为,就变得越来越慎重。
需要采集用户信息时,“告知”这一行为不仅仅是混在一堆文字中不明显的信息,更需要被用户清晰的了解到,自己在使用平台时,提供了哪些个人信息,哪些个人信息则不被允许采集。
向好的一个方面是,虽然国内的软件的安全性还达不到国外的标准,但都不愿意背上盗取用户机密信息的名声。
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接触最多的物品之一,上厕所最怕的可能不是没带纸,而是没带手机,起床最怕的不是迟到,而是手机没电。每一次下载、注册、点击,其实都包含着手机主人的个人隐私,自我的“展示”和被迫的“暴露”是不一样的,中间体现的是产品对用户的尊重。
用户则需要从尊重中获得安全感,每个人都有说不出口的秘密。
手机在不经意间获得了这个秘密,稍微拔高一下可以这么理解,人性经不得试探和考验,没有百分之百袒露的人,最后这点说不出口的秘密,也是个人的自由和交往的边界,APP们要做到的是,不去打破这个边界,包括不让人产生潜在的担忧。
铁 林
关注资讯社交平台、泛媒体领域
微信号:2470810968
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、机构、职务
完
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
微博 @刺猬公社
转载、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
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yunlugong
投稿邮箱ciweigongshe@126.com
网站www.ciweigongshe.net